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加速转型,电化学储能电站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,正迎来爆发式增长。根据CNESA DataLink数据,截止到2024年底,国内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首次超过百吉瓦时,达到78.3GW/184.2GWh,同比+126.5%/147.5%,2024年新增新型储能投运装机规模43.7GW/109.8GWh,同比增长+103%/+136%;2025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预计达40.8GW~51.9GW。在全球方面,根据EESA数据,2024年全球储能市场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175.8GWh,同比增速达70%和EESA年中预测相比略有上调。
但是,比起这样的“狂飙”式的增长,储能安全也更值得被关注,储能电站的火灾爆炸事故也在频频发生,安全成为行业不能回避的“地雷区”,热失控、爆燃、环境适应性差……储能系统的安全问题,已经从技术挑战,演变为行业命门。
据了解,在众多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事故中,基本都是因为锂电池过充、过热或机械损伤引发的热失控,往往在数秒内释放氢气、一氧化碳等有毒可燃气体,导致火灾甚至爆炸事故。然而传统的消防手段还在依靠烟雾或温度探测,但锂电池火灾具有隐蔽性强、蔓延迅速的特点,常规探测器往往在火势扩大后才触发报警,错失黄金救援时间。基于电化学储能电站常发生安全事故的特点,普晟传感坚持技术革新、洞察行业需求,自主研发出拥的FC-CO-5000一氧化碳传感器,具有行业领先地位,获得UL了 Solutions中国首家纽扣式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UL 2075证书。
它通过监测锂电池热失控初期释放的一氧化碳气体,可提前数分钟至数小时预判风险,为主动灭火与人员疏散争取关键窗口期,将储能消防做到“早期预警、精准防控”。
那么,只有纽扣大小的普晟传感FC-CO-5000一氧化碳传感器究竟是怎么做到“精准防控”的呢?普晟传感FC-CO-5000一氧化碳传感器又有哪些技术优势,让它成为我们的“必选项”呢?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普晟传感FC-CO-5000一氧化碳传感器,这小小的体积里,蕴藏着多少大大能量吧。
●燃料电池电化学原理与储能电池同源技术:
普晟传感FC-CO-5000一氧化碳传感器,采用固态电解质技术,通过气体扩散与电化学反应生成电流信号,实现一氧化碳浓度的精准量化,所以它能快速、精准的检测到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气体,并且响应时间快至秒级,可捕精准捉到热失控初期微量气体逸出。
●零功耗运行与超长寿命:
普晟传感固态电解质FC-CO-5000一氧化碳传感器与传统的三电极电化学传感器有着本质区别,在产品技术上也有进行技术革新与升级。传统的三电极电化学传感器基本都依赖外部供电,而普晟传感FC-CO-5000一氧化碳传感器则是通过燃料电池原理,其运行全程零功耗。此外,普晟传感FC-CO-5000一氧化碳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可达10年之久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,显著降低了储能设备的维护成本。
●极端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:
普晟传感FC-CO-5000一氧化碳传感器针对储能柜内高浓度硅胶、盐雾、VOC气体等复杂环境特点,通过靶向还原法制备的复合型抗中毒催化剂,无论是抗干扰性还是抗中毒能力都是“MAX”,能够有效确保检测精度不受影响。普晟传感FC-CO-5000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范围覆盖-40℃~70℃,完全适应沙漠等极端、严苛环境。
●行业认证与权威背书:
在2025年3月20日“质链未来”第三届新能源产业链大会上,FC-CO-5000获得全球应用安全科学专家UL Solutions颁发的中国首家纽扣式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UL 2075认证证书。它凭借小体积、高精准、长寿命、强稳定、温阈宽等特点,已成为储能消防、家庭安全等领域的首选产品,普晟传感FC-CO-5000一氧化碳传感器在行业通过了国际化的严格认证,产品的“权威背书”为客户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。
在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,储能发展和安全已成为行业的重中之重。普晟传感以FC-CO-5000一氧化碳传感器为核心,为储能电站筑起“防火墙”。选择普晟传感,即是选择对安全承诺的实际践行。